公元546年,位于并州玉壁城下,一位身披金盔金甲的大将正带领着众多部将巡视大营。这位大将身材高大,面容刚毅,虽然极力保持镇定,但他脸上深刻的倦意和疲惫感依然掩盖不住。随着部下们纷纷上前问候,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他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些许慰藉。这些将士跟随他征战南北,历经风雨几十载,生死与共,早已如同亲兄弟一般。
大将心情稍微平复,眼神投向远方。只见四周的草木郁郁葱葱,然而那种深远而荒凉的景象仍让他感受到一种压抑的气氛。抬头望着那片辽阔的大地,他突然吟起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轻声吟唱,似乎在寻求一丝慰藉。然而,就在他唱完后,耳边却隐约传来了些微的哭泣声。原来是阵亡将士的亲人们,因失去亲人而悲伤欲绝。大将抬眼望向前方的玉壁城,心头涌上一股无尽的悲痛。眼前一片模糊,他忍不住痛苦万分,鲜血猛然喷涌而出,整个人瞬间失去意识,倒在地上。
部将们见状,纷纷惊慌失措,急忙将大将扶回营帐,并请来军医紧急诊治。直到深夜,大将才渐渐恢复知觉。当他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心中充满了沉重的担忧。毕竟,亲自指挥20万大军,却攻不下一个只有2000敌军的小小玉壁城,而如今又亲眼目睹了7万精锐的损失。更让他担忧的是,自己的基业似乎在这片战场上将化为乌有,未来的命运未卜。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后,他不得不下令撤兵。
展开剩余65%这位将军,正是东魏的奠基者,高欢。高欢出身贫寒,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凭借个人的勇猛与智谋,他统一了河南河北的广大土地。然而,最终他却折戟于玉壁城下,20万大军损失惨重,而他本人也因心情极度低落而病倒,最终在回军途中病逝。镇守玉壁城的,正是西魏的名将韦孝宽。凭借着这座小小的玉壁城,韦孝宽成功扭转了东强西弱的历史局势,为西魏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
韦孝宽,字孝宽,生于公元509年,长安人。父亲韦旭曾任武威太守。年轻时的韦孝宽,文武双全,稳重而坚毅,早早显现出将领的潜质。20岁时,关中爆发叛乱,大将萧宝夤突然反叛,震动了整个天下。韦孝宽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毅然前往都城洛阳,自荐担任平叛先锋。
在南北朝时期,文人的举止和言谈格外重要。尽管韦孝宽年纪尚轻,但他举止得体、气宇轩昂,很快便赢得了朝中大佬的尊重,最终获得了统军的任命,并随冯翊郡公长孙稚西征。在战斗中,韦孝宽不仅出谋划策,敢于冲锋陷阵,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战后,他被任命为华阴郡太守。
不久,侍中杨侃被任命为关中大都督,负责安抚地方。杨侃多次接触韦孝宽后,深为其才干所折服,甚至决定将女儿嫁给他。凭借着岳父的帮助,韦孝宽的仕途一日千里,先后升任宣威将军、给事中,并被授予男爵,进入了上层贵族行列。
公元531年,韦孝宽被派往荆州前线,担任析阳太守,与新野太守独孤信一起并肩作战,成了当时的“双壁”,名声远播。此时,北魏后期,关中发生了兵变,镇守荆州的大将宇文泰率军进入关中,韦孝宽随军而行。攻下潼关后,宇文泰任命他为弘农太守,负责镇守后方。
在弘农期间,韦孝宽成功击败了东魏大将窦泰,俘虏了对方,并与独孤信合作攻占洛阳,彻底打击了东魏的主力,为西魏拓展了战略空间。公元537年,高欢亲率10万大军进攻潼关,宇文泰则带领不足2万的兵力迎敌。为了迷惑敌人,宇文泰大张旗鼓地撤回长安,虚晃一招,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了年轻的韦孝宽。
韦孝宽经过细致的侦查,选择在地势险要的地方设伏。他派遣少量兵马与窦泰进行虚假交战,并引诱窦泰进入埋伏圈。韦孝宽指挥部队突然发动全线攻击,成功歼灭了窦泰所部。当高欢准备派兵增援时,窦泰的部队已被全歼。
此后,韦孝宽攻占豫州,俘虏了刺史冯邕,宇文泰命他以大将军的身份担任南兖州刺史。东魏派兵前来争夺兖州,牛道恒率军威胁边境,给韦孝宽带来了不少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韦孝宽巧妙地伪造了一封牛道恒的投降信,并将其送到了东魏主将段琛手中。段琛上当受骗,开始怀疑牛道恒的忠诚。两位将领的猜疑最终导致东魏军心涣散,韦孝宽趁机发动奇袭,一举俘虏了段琛和牛道恒,成功稳住了边境局势。
发布于:天津市华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