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闺蜜在浦东装修婚房,前前后后换了3家公司,光增项就多掏了4万8!拆墙时突然说“承重墙要加固”,刷漆时又说“进口涂料得加钱”,气得她在业主群骂了三天。后来她遇到个“怪公司”—— 合同里把瓷砖品牌、电线规格全写死,施工时项目经理天天在群里发进度,连多买半桶胶水都主动退钱。我跟着她跑了趟工地才发现,原来选对公司真能少踩80% 的坑!今天就把她总结的“避坑七步法”掏心窝分享给大家,上海装修人必看!
第一步:先扒公司 “年龄身份证”
闺蜜说她现在只信 “20年以上老江湖”,就像小区门口开了20年的早餐摊,敢开这么久的多半有两把刷子。这种公司光售后团队就有几十号人,不像小作坊今天在明天跑,去年她同事找的新公司,保修期刚过就联系不上人了。
第二步:盯死材料单上的“直供章”
她遇到的“怪公司”仓库直接跟板材厂签的合同,比市场价便宜27%。项目经理说 “中间商赚差价的钱,够给业主多做一组鞋柜了”。最绝的是他们敢带业主去仓库选材料,板材堆里还贴着厂家直发的物流单,这波操作我愿称“透明天花板”。
第三步:揪着项目经理问“转包史”
“你家工人是外包的还是自己的?” 这句话一出,90%的公司会露马脚。闺蜜当时遇到的公司,“嫡系部队” 返工率几乎为零,隔壁邻居找外包队贴砖,半年就空鼓了三次。
第四步:把工期写进“军令状”
合同里敢写“延期一天赔”的公司才是真狠人。她签的合同特别逗,除了台风天这种不可抗力,连工人请假都算公司责任。后来她家水电阶段真遇到工人临时有事,公司当天就从苏州调了支队伍过来,没耽误一天工期。
第五步:让增项“死在合同里”
重点来了!她家合同里有张“零增项清单”。施工时师傅发现卫生间下水管道老化,项目经理直接说“这算我们勘察疏漏,换管钱公司出”。对比我家之前装修,水电改完突然说 “穿线管要升级”,当场又补了8000块,现在想想都肉疼。
第六步:蹲业主群 “偷师取经”
偷偷告诉你们,她加了20多个上海业主群,发现有个公司被夸得最多:“我家装修完3年,上周墙皮有点鼓,师傅当天就来补了”“合同价18万,最后真的一分没多收”。虽然没人提名字,但大家晒的施工日志、材料单,全对上了她遇到的 “怪公司”细节。
现在闺蜜家的婚房成了小区样板间,上周我去做客,连阳台洗衣柜的封边都没一点开裂。她说装修就像谈恋爱,选对了人(公司)能省心一辈子。
华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