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八年,唐玄宗在免去宰相宋璟职务后,面临着挑选新宰相的难题。唐玄宗突然回忆起两年前曾见过一位十分出色的官员,那个时候他就已经认为此人有潜力成为宰相。然而,偏偏在此刻,唐玄宗一时脑袋短路,竟然完全想不起这位官员的名字了。他只记得此人姓张、名字有两个字,并且曾在北方担任大将。于是,唐玄宗便召来当天值班的中书侍郎韦抗,向他请教:“朕准备提拔一位宰相,只记得他姓张,名字是两个字,在北方是大将,你帮我想想他叫什么来着?”
韦抗略作思考,随即答道:“应该是张齐丘吧?他现在是朔方军节度使。”唐玄宗听后一拍大腿,果断决定:“就是他了,马上起草诏书,让张齐丘入京担任宰相。”
于是,韦抗恭敬地龙飞凤舞地写好圣旨,加盖玉玺,并以快马将其送往遥远的朔方军。然而,几小时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当天夜里,唐玄宗正在批阅奏疏,突然看到一份上面写着“张嘉贞”三个字的奏疏。唐玄宗顿时一拍脑袋,急切地意识到:“不对!我才是想要张嘉贞做宰相啊,搞错了!”赶紧命令追赶前方差官,将之前发出的张齐丘任命书追回来。
展开剩余80%幸运的是,朔方距离长安有一千五百里的距离,几个时辰的路程仍然可以追得回来,最终避免了这一笑话的发生。
回想起来,唐玄宗这番混乱的操作着实有些令人捧腹。毕竟,宰相在人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唐玄宗施行的“独相制”下,宰相不仅是最高的权力象征,甚至配上德高望重的副宰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所以,对于宰相人选,唐玄宗本应早有斟酌、慎之又慎,但竟然连基本的名字都搞错,实在显得有些粗心。
其实,张嘉贞和张齐丘这两个人,除了都姓张并且都曾担任军职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相似之处。朔方军乃是唐朝四大最重要的军镇之一,张齐丘的名字理应让唐玄宗记得一清二楚。张嘉贞更是个颇具个性的人物,曾因被人诬告而一度被召入朝廷,差点遭遇处罚。事情真相大白后,唐玄宗决定要处罚那个诬告他的人,但张嘉贞却坚决不同意,说:“如果如此处理,会堵死言路。”唐玄宗大为欣赏,说:“你真是君子,将来我一定任命你为宰相。”
张嘉贞似乎并不满足于这种安抚,立即表现出自己那种张扬不拘的个性,顺势说道:“当年太宗非常看重马周,但他在50岁时便去世,而我今年已52岁,你要用我就尽快些,别等我老了。”唐玄宗听后一愣,心想:这家伙竟然如此拼命,为了上位连诅咒自己都敢说!虽然心中有些惊讶,但也不好当场反驳,便答应他:“你先回并州,朕一定会把你招入京的。”
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后,唐玄宗竟然将自己与张嘉贞之间的这段特别对话完全忘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或许你会想,唐玄宗年纪大了,沉迷享乐,开始昏庸无能。但事实上,这可是开元八年,唐玄宗当时才35岁,正是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完全不应被视作一位懒散的帝王。实际上,皇帝的日常事务纷繁复杂,日理万机,处理的事情常常不涉及那些交情不深的官员。所以,记不住那些偶尔接触的人的名字,或许并不算什么大错。
唐玄宗时期的官员数量庞大,仅京城的官员就有两千多,而外地的官员则高达一万六千多人。即便是记忆力极强的人,也很难记住所有这些人。事实上,皇帝并不需要记住所有官员,毕竟只有和他打交道较多的几位重要人物才是他真正需要关注的对象,记住三品以上及部分四品官员的名字已足够。
然而,尽管如此,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若能尽量记住更多的官员,便是一种对外朝官僚的威慑。皇帝能够掌握更多信息,避免被外朝欺瞒,做出更有依据的决策。
历史上,也有一些“记忆力超强”的帝王,比如唐宣宗李忱。李忱从小给人印象呆呆傻傻,连侄子唐宪宗也曾取笑他。但等李忱登上皇位后,大家才发现他非同凡响。李忱最让人惊讶的地方就是他的记人本领,宫中的杂役他都能一一记得清楚。某次,一位县令李行言升职为刺史,赴任前去谢恩,唐宣宗当场说道:“你在泾阳任县令时,不畏强权,斩杀了十几个盗贼,百姓都称你为清廉直正。”这一番话把李行言吓得目瞪口呆,其他官员可想而知,必定心生畏惧。
唐宣宗能做到这一切,当然并非天生记忆力超群,而是他拥有一本由翰林学士韦澳主持编写的《处分语》,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天下官员的履历、风评等信息,供皇帝随时查阅。因此,唐宣宗在做决策时,不仅具备了超强的记忆力,更有了客观的依据。
此外,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也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著称。她在宋真宗晚年时便掌控了大部分朝政,宋真宗去世后,她更是以太后之身份临朝称制。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刘娥采用了独特的手段,某次朝会上,她突然哭泣道:“先帝已故,孤儿寡母全靠各位爱卿的忠诚。但细细想来,朕还未曾给你们任何恩惠,心中有愧。朕决定马上封赏你们的亲戚,回家报上来,我一一封赏。”大臣们听后,纷纷兴奋不已,连忙开始整理家族关系,恨不得将所有亲戚都报上来。
然而,几天后,刘娥的“封赏”令大臣们吃惊不已:她已将所有大臣的亲属关系整理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挂在她的寝宫里,每天都能仔细查阅。由此,所有人明白:在她面前,任何阴谋都难以隐藏。
这种方法并非刘娥首创,早在唐朝,李世民为了能够记住更多的官员名字,便将名字写在纸条上,贴在殿中的大柱子上,时常查看,像是背诵九九乘法表一样。刘娥的做法是将这一方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利用一种如同考古学家般的细致,搜集并整理出更加庞大的信息网络。
从这些故事来看,做一位皇帝不仅仅需要智慧与权谋,记忆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懒散的帝王,若是记性不好,所有事都交给宰相处理,自己则可以悠闲地享受后宫美女的陪伴。
发布于:天津市华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